随着太原地铁1号线开通“满月”,客运强度等数据也出炉。
根据相关数据显示:自2月22日开通初期运营以来:
1)太原轨道交通1号线共计开行列车9801列次,安全运送乘客累计458.08万人次,日均15.269万人次,客运强度0.531;
2)2号线客运量534.96万人次,日均17.832万人次,客运强度0.754;
3)太原地铁全网客运量993.04万人次,日均33.10万人次,客运强度0.632。
地铁1号线开通前,地铁2号线客运强度不足0.7,可以明显的看出1号线开通后2号线客运量明显增多,从之前的全网客运量400余万,增加到近1000万。
上图来源:太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
关于地铁1号线开通初期没达到客运强度0.7(每日每公里 0.7 万人次),前几天相关负责人跟我打电话解释了一下,大致内容和大家分享下:
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》(国办发〔2018〕52号),规定拟建地铁线路初期客运强度不低于每日每公里 0.7 万人次。
这个初期不低于0.7的周期大概是3年,目前太原地体1号线只是运营了一个月,所以不再考核范围内,而太原地铁2号线在一号线开通后已经稳定在0.7以上。
而至于地铁1号线客流量不大,也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:如果走商业发达的建设路,客流强度一定好多了。
我个人认为地铁1号线客运强度不高,有以下几个原因:
1)东中环周边一些站点附近新建小区未交付,或者交付后入住率不高,配套商业设施不完善,无法为地铁1号线带来足够的客流;
2)部分市民可能已经习惯了原有的出行方式,如自驾、骑电动车或乘坐公交车等,对地铁的便捷性和优势认识不足,或者对地铁线路、站点布局、运营时间等信息了解不够,导致他们仍然选择传统出行方式,而不优先考虑地铁;
3)目前太原轨道交通线网还在发展阶段,1 号线与 2 号线刚刚形成 “力” 字形架构,整体网络覆盖范围有限,无法广泛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,很多区域的居民难以通过地铁便捷到达目的地,限制了地铁的客流量,进而影响客运强度;
4)太原地铁实行里程分段计价票制,起步价 2 元可乘坐 5 公里,5 公里以上部分,票价每增加 1 元的晋级里程为 5、5、6、6、7 公里。对于一些短途出行的乘客来说,可能会觉得地铁票价相对较高,不如选择其他更便宜的交通方式;
5)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不畅,虽然有地铁线路,但如果与周边的公交、出租车、自行车等交通方式衔接不合理,也会影响乘客的出行体验。
不过随着地铁1号线周边楼盘陆续交付,入住率提高,公交接驳第二个逐渐完善,市民习惯地铁出行等,客运强度会有所提高!
希望3号线尽快动工,让太原轨道交通成为“中”字型,出行更便利!
